讲师介绍:
曾仕强,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研究中国管理哲学近三十年,专研中美日管理比较、《易经》在管理上的应用、中西思想比较、际关系与沟通、中国人的民族性、人伦关系等。所开创的中国式管理理论对华人企管培训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晌,名动政、商、学各界。以其智若愚、厚积薄发、化腐朽为神奇的演讲风格屹立业界十余年,是少数可称为大师级演讲者之一,当之无愧的培训界风云人物,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经历: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酋任校长。著作:《中国管理哲学》、《中国式管理》、《大易管理》、《如何在36岁以前成功》、《曾仕强剖析胡雪岩商道》、百家讲坛《胡雪岩的启示》、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现代易学院详解易经系列丛书、《易经中的管理智慧》等数十种著作。
内容介绍:
《大学》一部儒家经典之作,后被列为"四书"之首,它足以被视为治国安邦的达人之学,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内圣外王之大道?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再次做客《名家论坛》,与您一起探讨《大学》中的为官之道。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是孔子的弟子子夏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可以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几千年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内心深处,使我们的确立了“做官、治天下”才是人生最大荣耀的意识。
那么对于“为官”,曾仕强教授是什么看法呢?他将给观众和读者以什么样的启迪呢?中国社会的为官之道究竟应该是什么?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分别代表了什么,对于官员又意味着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逻辑隐含着哪些多年被忽略而不为人知的深刻道理呢?为官究竟为什么?如何为官才能做到长治久安?曾仕强教授通过解读《大学》之道,讲述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为人、为官、处事的道理,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是企业高层还是公司职员,都应该以修身为根本,不断完善自己。
曾教授将用他招牌式的微笑和诙谐幽默的演讲风格,化腐朽为神奇的精辟而实用的深刻解读,以四书之首《大学》为根本,正本清源,通过解读经典,借助大量实例,旁征博引,夹叙夹议,深刻剖析为官的学问和技巧,勾画出一条远大光明的为官之道。
课程目录:
第1讲:学而优则仕
第2讲:仕而优则学
第3讲:明明德为先
第4讲:为人民服务
第5讲:在止于至善
第6讲:亲民是核心
第7讲:要讲究三方
第8讲:有整体规划
第9讲:应分期渐进
第10讲:决策透明化
第11讲:培育接班人
第12讲:时时求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