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介绍:
赵玲玲,台湾辅仁大学哲学博士,教育部国家哲学博士,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孔德成和国学大师南怀谨、萧天石、吴康的及门弟子,北大哲学系研究生班及管理哲学班客座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孔孟学会理事,青岛市红十字会红十字微尘文化顾问等。研究领域:中、西哲学史,理则学,认识论、形上学、心理学、易经、老庄思想、佛学概论、哲学概论、人生哲学、心灵哲学、管理哲学、魏晋学术思想及当代哲学专题等诸哲学专题研究课程。个人专著:《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中国哲学与中国前途》、《易经的用世之道》、《信仰与情操之美》、《一生至少一次的哲学浴》。
内容介绍:
孔子之教是对人的生命极度关怀的生命教育,这种教育造就了中华文化中重视“以人文化成天下”乃人人皆当视为己任的特色。
人生之“时教”为一切学习的根本,人生因有不同阶段的处群(处人与处世)需要而产生不同的“时教”。孔子的人生时教,是他自己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孔子所教者,乃是人生的方向,成己的方法。人们学了可以掌握自己的生命的质量,在“生计”与“生死”都不操之在己的状况下,人能自我掌握的也就只有生活中的“苦与乐”,生命中的“福与祸”,生存中的”存与亡”,这一切都能靠正确的学与习,只要能真正做到“循时受教”,经过自己自发的坚信及努力,就必定有希望做到的。孔子所教的学问,正是这个人人都需要的“成就自我生命”的哲学。
课程目录:
第一讲:孔子为什么是至圣先师
孔子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有怎样的教育意义?孔子的人文时教主要讲的是什么?孔子的教育理念又是什么?
关键词:人文之道 道 闻道 行道
第二讲:孔子的人道核心
孔子的人道核心是什么?学习人道有哪些好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具体涵义是什么?
关键词:人道 仁 义
第三讲:人文的生存法则是互生
人的可贵之处是什么?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为“仁人”?孔子的思想对于西方社会又有怎样的意义?
关键词:以天下为己任 管仲 齐桓公
第四讲:与时而易
孔子的人文之教如何因时而易?儒家的行己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习儒家思想,对人们来说还有哪些实际意义呢?
关键词:时 生存之道 仁与义敬与和 礼与乐
第五讲:人文之教的宗旨与基石
人文之教的宗旨是什么?学与习的关系是什么?教与学的关系又是什么?
关键词:学 习 闻道 行道
第六讲:成器之道
什么是成器之道?成器对于人生有多重要?怎样才可以称为大器之人?
关键词:格局 功大器小 克己复礼
第七讲:生生之道与德生之道
如何改过?改过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为何孔子只认为颜回是好学之人?什么是自省?
关键词:改过 避祸 不迁怒 不贰过
第八讲:学与习
什么是德生之道?敬与义的关系是什么?思、虑分别指的是什么?思和虑有什么区别呢?
关键词:生命圆满 敬 义 思 虑
第九讲:循时而教为大本
怎样做到学与时的统一?“六言六蔽”指的什么?
关键词:中庸之道 仁 智 信
第十讲:十五而有志于学
十五岁立志于学,学什么?人生不同年龄段需要不同的“戒”,戒什么?
关键词:人生目标 生命价值 学习
第十一讲: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立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算“立“呢?三十岁的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性呢?
关键词:而立之年 知礼 立己 立人 民无信不立
第十二讲:四十而不惑(上)
怎样才能达到不惑的境界?不惑指的是什么?怎样做一个不被人讨厌的人?
关键词:人情 事理 仁厚之心
第十三讲:四十而不惑(下)
不惑之年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四十岁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关键词:谨言慎行 患得患失 以礼待人 诚实 远怨
第十四讲: 五十、六十、七十
五十、六十、七十岁的人生应该是怎样的?分别该注意些什么?
关键词:知天命 尽人事 耳顺 不逾矩
网站成立于2011年8月,运营到现在已经有9年多时间了,目前已经实现盈利,并且收入还不错。2015年我招募了10多位股东,他们出资帮助我完成了畅学APP的开发。2019年,由于有3位股东退出,我按照协议书上面的规定退还了全部本金给他们,还支付了10%的收益给他们。为了补上3位已退出股东的名额,现打算重新招募3名股东。